行前查長濱的資料很少,只有一個網友分享辛苦轉了兩三次車才有辦法到,
但我們從大阪很幸運地坐到往米原方向但亦直達長濱的車,一次也不用轉,
倒是坐哪號車廂要特別問清楚,因為到米原時,火車就分成兩截,
前半段就往東而去,留下後面才往長濱。
不過雖不用轉車,但也坐得夠久的(從大阪算起要近2小時)。
長濱站(nagahama)離琵琶湖很近,
還可順道看一下長濱歷史博物館,
之後再往前站,步行到熱鬧的北國街道、博物館通、大手門通等,
其中較出名的大概就是十來家的黑壁館,
主要是看玻璃製品,
也有美術館和實作課程。
今日與我同行的爸媽看來對玻璃沒什麼興趣,我也在小樽看過相似的,
結果我們的重點就差不多都放在吃和買上面。
先是紅豆包麻吉的埆餅、芥茉口味的昆布、
還有意外買到便直接拿來當午餐的,軟Q得不得了的赤米麵包。
(還稱得上便宜,半顆210,跟我路過時看到一家窯烤麵包店
看板上寫的一顆860結果根本沒勇氣走進去相較真的不貴,
不過後來發現我們買的也是窯烤。高興。)
接著還發現這裡似乎有好幾家販售芝麻製品,
我先被「油甚」古早的商品陳列方式吸引過去,
店門口的竹籃裡整齊擺了有蜂蜜色澤的胡麻油,
一旁是金黃色的椿油(後來才知就是苦茶油),
後面一排則是樸素到不行,用大瓶礦泉水瓶裝的玄米油等,
再細看陳列區後頭,竟是幾塊塌塌米組成的居家生活環境。
老板大哥見我佇足,馬上揚起微笑招呼,
還掀開一個老木櫃,櫃裡是一大甕的麻油,
他用一支約尺半的長柄勺在甕中撈了幾下,
麻油流回甕中,只留下滿室生香。
哇~~~這氣味流進我的血液裡我就全無招架之力了,
不過在內心的幾番爭扎後我還是買了顏色較淺較無香味的冷壓胡麻油,
(價錢一樣,但印象中冷壓的保留更多營養成份,還可抗氧化之類的)
而不是煎焙過(略通英文的老板還用了”roasted”這字)
香得令我心醉神迷的熟麻油。
而後我又在黑壁一號館隔壁幾家「ごまの藏」找到更多胡麻製品,
除油、調味品、點心外還賣一種焦糖黑芝麻抹醬,
在芝麻香之外又疊上老爸說的「牛奶糖的味道」,實是無比濃醇,
但實在太貴,120克要價700圓,我決定回家自己做。
(老爸與馬路邊的彥根城模型合照)
過中午後來到彥根(hikone),和姬路一樣,車站前大馬路直走就到,難以迷路。
進城時大雨,我們便買了博物館和城的聯票(原價各是600和500)進館躲雨。
若非為了躲雨,要讓爸心甘情願地進博物館倒不容易,
因為他老唸著以後不用進博物館了,日本的歷史又沒多悠久,每一間都一樣。
他的理由也對,因為幾乎每間我們去的館都有武士刀、盔甲、古代文件,
不過這間除了上述外,有百多年前千金小姐的嫁妝特展,
那些漆器上頭的彩繪圖案很值得細看;
另有演能戲用的舞台、懾人面具,
金底屏風、
雅樂古樂器、
甚至古老的彩繪書…
雖然都是老叩叩的東西,但製作得實在風雅極了,
很顯然深受中華文化影響,卻轉變出很日本的味道。
天守閣可就不像姬路的長期整修。
爬上一層層的櫓(像現代的守衛室),進入天守,
就可看見整座天守堅固的木造結構,
光用木頭便能疊成好幾層樓,用想的就挺令人讚嘆。
(現代人可是這幾年才研發出近十層樓的木造大廈)
從頂樓還可遙望海一樣的琵琶湖。
下了天守,還有個可逗留許久的庭園可看。
晚上在住處吃完晚餐,和爸又搭火車到天滿的超市補充食物,
算是一點也沒浪費這張四日pass。
又,老媽踩著腫踝跟完全程,著實有極強的忍耐力!